浙江省文化厅2018年“欢乐春节”活动的收官之作,“丝•赏——时尚中的中国女红”展览,3月13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该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厅、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以中友协主席Ran Veinerman、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毅等领导参加了开幕仪式。詹永新大使、金兴盛厅长和Ran Veinerman主席先后在开幕式致辞,来自以色列社会各界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詹永新大使在致辞时谈到:在古代,来自中国的丝绸是横跨欧亚大陆最受欢迎的奢侈品,也是通过丝绸最早知道中国这个国家。丝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中国,目前有一群实践者,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并将其重新塑造成时尚。这种结合不仅增加了服饰的魅力,而且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致辞
以中友协主席Ran Veinerman谈到: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成立于1992年,目的是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和友好关系。作为中国的好朋友,他很清楚中国丝绸服装是如何被中国的时尚男女所喜爱和羡慕。中国人对他们的丝绸感到非常自豪,这样的展览主题非常有利于中以的相互合作。
以中友协主席Ran Veinerman致辞
金兴盛厅长在致辞时谈到:丝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五千年前,中国人发明了养蚕丝织技术,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精湛的女红技艺得到了传承和保护。近年来,浙江省与以色列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相关文化单位与以色列多家艺术与文博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以色列国家文物局加入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路之绸国际研究联盟”,此次“丝•赏——时尚中的中国女红”展将进一步密切浙江省与以色列的联系,促进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在开幕式致辞
本次展览,中国丝绸博物馆精选了27件极有代表性的丝绸服装,以及相关的辅助展品,从历史、科技、艺术等角度,为大家讲述一个个中国故事。
展览从历史复原、传统非遗和艺术跨界三个部分展示了中国丝绸服饰的发展过程。在历史复原部分,从汉代中国充满礼教内涵的深衣开始,到魏晋渐趋宽博并深藏女性含蓄的襦裙,再到大唐精致大气、象征男性威武的锦袍,直到近代玲珑有致、传达雅致和性感的旗袍,充分展现礼制与时尚并存、含蓄与奔放交织的中国精神。其中雁衔绶带锦袍是中国丝绸博物馆根据内蒙古兴安盟代钦塔拉辽代贵族墓出土实物复制而成,其雁衔绶带纹锦是唐代中晚期高官的标准服装面料,这一锦袍代表了8-10世纪中国官服的典型款式,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惊叹。
在传统非遗部分,观众目睹丝织技艺的变化万千,云锦、蜀锦、宋锦、壮锦以及各民族地区织锦,通过手绘、印染、刺绣等技艺,绽放在现代的服装设计里,使以色列观众一睹了千百年来中国智慧的结晶。展览中的中式嫁衣¬——“云肩翘摆凤尾裙”极博眼球,采用双层柳叶式云肩,翘摆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其设计师郭培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也是中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入选了《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在艺术跨界部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元素在时装上的运用。著名设计师马可的获奖作品《秦俑》,以椰壳、棕榈等自然材料为服装材料,奇妙结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在展览中成为亮点。此外,书法、国画、剪纸、敦煌、纸张、印章祥云等民族文化符号也在此次赴以色列的女红展品中有充分的诠释,呈现出了带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时装。
开幕式后,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毅陪同嘉宾参观展览,并进行现场讲解。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采访了展览开幕式。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