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与丝博之手相牵 以丝绸之名奉献 ——中丝博“丝路之友会”成立(2017-02-26)
2017-02-26

2月26日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2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丝博“丝路之友会”正式成立。60多名热爱丝绸文化、关心丝博发展的会员齐聚中丝博的新猷资料馆,以简朴而不失隆重的座谈会形式庆贺“丝路之友会”的成立。

大会召开前,赵丰馆长带领到会者进行参观,虽然因为会议召开讲解时间不长,但讲解到的展品却件件能够生动细致地说出背后故事,道出中丝博的办展理念。








本次会议由馆长助理蔡琴主持,她向与会者介绍中丝博成立“丝路之友会”的背景及概况,并特别强调志愿者作为丝路之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事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原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与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裘小玲早在2014年就与中丝博结缘,在她的热心的帮助下,中丝博得以从台湾借到宋美龄等名人的旗袍,并在“芳菲流年——中国百年旗袍展”中展出,曾轰动一时。在会上,裘小玲作为受邀嘉宾发言,她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为例,介绍了台湾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裘小玲认为人的快乐分几个层次,做志愿者获得的会是高级的快乐。她表示目前国内志愿者年龄偏大,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肖雪欣代表中丝博大学生志愿者发言,她与大家分享在中丝博做志愿者的故事。在肖雪欣心中“志愿者之路贵在坚持。前进的道路上,一个人走也许会走的更快,但一群人互相扶持却能走的更远。丝路之友会成立后,我们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本次会议召开前,阿里巴巴内部刚好成立中丝博志愿者团队。今天,十多名阿里志愿者到会。阿里公益委员郭静在会上介绍了阿里人每人每年必须做3小时公益服务,自2014年起,他们就常常在敬老院、博物馆、植物园等单位参加公益活动。她还说丝绸文化内涵丰富,此次中丝博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布的短短2周,就已有30人报名。






自1992年建馆以来,中丝博一直持续不断地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2月17日,都市快报发文寻找当年向中丝博无偿捐赠珍贵衣物的热心市民,共邀请到10位捐赠者参加大会。其中黄政、方敏敏再次将自己的收藏捐赠给博物馆。此次黄政捐赠了四件衣物,其中包括一件带皮毛夹里的真丝斗篷和一块苏格兰壁毯,他说将这些衣物捐给博物馆是它们最好的归宿。方敏敏捐赠了一批民国期间的丝绸行业老照片。市民陈鹏在看到报纸后特地赶到会场,将他父亲留下的一册丝绸纹样设计稿捐赠给博物馆。这些捐赠者早已用实际行动成为我们的丝路之友,邀请他们前来真是实至名归。










会议现场,赵丰和蔡琴还分别向到会的丝路之友会员介绍2017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志愿者岗位招募书》,让中丝博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吸引大众享受丝绸文化,并让志愿者通过展览活动更好的服务和奉献他们的爱心。




关注我们 ×